疫情三年让很多人、很多家庭都陷入了经济拮据,包括很多个体工商户,工厂、企业,在三年疫情当中很多也是纷纷走向了倒闭破产或者是苟延残喘的活着。疫情放开之后,很多专家学者包括社会大众,都在呼吁尽快恢复市场经济,让市场活力恢复起来。
【资料图】
一般来说想要恢复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增长一般有三种方式,那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
而在这三驾马车当中,“消费”在其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消费多了、老百姓敢于多消费了,才能够更好的创造经济活力,让经济恢复增长。
但是想要老百姓多消费,敢于消费,不在于老百姓自己愿不愿意,而是在于老百姓的口袋里是否有闲钱,老百姓是否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
花钱、多消费,谁不想?
哪个老百姓不想天天多买件衣服,多吃点好的,多买套房子,过着快乐逍遥的日子,但是这些都需要钱呀,但钱从哪里来呢?
工厂、企业想要多多获取订单,个体工商户想要多多卖出去东西,政府希望生产企业的东西都能够卖出去,这样工厂企业能够获取利润,政府也能从中获取较大的税收,可以说是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但是无论是工厂、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这些做生意的想要把东西卖出去,最终的消费端肯定是我们的普罗大众老百姓来买单。
但是我们老百姓哪有那么多的闲钱去消费呢?
我们老百姓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房贷、车贷、生病、医疗健康和养活一家老小的压力,这些都需要钱去支撑。老百姓身上背负着这么多沉重的负担,还哪来的那么多闲钱去消费?想要让老百姓多去消费,谈何容易?
老百姓的收入就那么多,中国虽然有14亿多人口,消费市场十分庞大,但是我们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和普通工薪族。他们平均收入可能只有5000块钱,甚至更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月收入可能只有两三千。
每个月几千块钱,但是老百姓需要考虑到结婚生子、教育、养娃、买房、买车、生病治病和养老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支撑。
老百姓有这么多需要考虑和保障的问题,需要金钱来支撑,他们大多数会选择把这个有限的钱存起来,而不会去毫无顾忌的把钱都消费出去,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将会失去对生活生存最基本的保障。
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都无法顾及,却毫无顾忌的去选择消费,这显然不符合大多数老百姓的观念。而这个钱一旦存起来不拿去消费,他不消费了,他不买东西了,那么商家、工厂、企业等等做生意的自然他的收入和营收就会减少,那么就很难让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
老百姓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没有多余的钱去消费。
对于老百姓来讲,不是他们不想消费,如果老百姓真的有钱、口袋里有余粮,他们干嘛不消费?难道他们不想消费吗?
恰恰不是。他们不是不想消费,而是他们消费不起,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多余财富去消费,去为社会创造价值。
对于老百姓而言,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教育医疗,生病治病和养老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他们很难去将他们有限的金钱拿去消费。
要想让老百姓多消费,增加收入是关键。
要想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让老百姓多去消费、多去购买商品,最核心的解决方法就是怎么能够让老百姓更多的去“创造财富,增加收入。”只有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增加更多的收入,他们才有可能去更多的消费。
只有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让老百姓赚取了更多的财富,老百姓自然而然的会去多消费。
他们也想好好的享受生活,他们也想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天天买新衣服,天天出去旅游逛街。只有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收入提高了,消费自然而然就会提上去,经济的活力和增长自然而然的就会迎头赶上,经济快速的复苏和增长的问题,自然而然的会迎刃而解。
想让老百姓多花钱,不能只靠嘴上说说,不能只靠所谓的“消费刺激,”光刺激有啥用?
口袋里没有多余的财富,再刺激老百姓恐怕也很难无所顾忌的去消费。
毕竟老百姓大多数都是理智的消费者,老百姓需要考虑自身的家庭状况和他们的生活需求。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以及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老百姓很难会毫无顾忌,不留余粮的把所有的财富都拿去消费,这不符合老百姓的生存之道。
况且现在老百姓工作的收入远远跟不上消费的支出,以及物价的通胀。
以前几块钱也许就能吃个饱饭,现在可能需要十几块钱、几十块钱。以前买套房子也许十几二十万,但是现在十几二十万,可能在一些地价比较高的大城市只能够买一个平方。
老百姓的收入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老百姓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可能也就赚个三五千块钱,但是出去与亲朋好友到饭店吃个饭,也许就要花个一两千。一顿饭就花掉他们半个月的收入,在这种工资与消费完全不匹配的情况之下,老百姓又哪敢去多消费,又哪能多消费得起呢?
所以要想让老百姓多消费,让经济快速复苏和增长,最核心的办法就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减轻物价上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