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鱼哥
【资料图】
编辑|比奇堡
媒介是指承载和传递以文字文本符号为主、提供阅读、能够与读者直接发生物理接触的,包括纸张、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介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技术的产生, 大量纸笔工作转移到计算机环境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开始对读者阅读媒介的选择、偏好行为,以及媒介对阅读效果和过程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成果。
这些研究发现 “屏幕劣势”这一现象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在正确率、效率、认知努力调节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 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2.69亿人 。现今,已经 不仅局限于在屏幕上完成文本的阅读,更多的是进行问题解决、推理决策等活动。
但 目前媒介对推理、决策的影响相关研究还很少。
Yael Sidi等人在2016年为了减少阅读负担, 首次选用认知反射测试为材料同时操纵了媒介和知觉流畅性探究对解题成绩和信心判断的影响。
随后,Yael Sidi 等人在2017年更具体地研究了媒介如何影响推理成绩,并且通过操纵任务的重要性线索,一定程度证明了屏幕劣势的成因是屏幕环境是一种浅层加工线索。
但 两个实验的实验材料和被试选择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元推理是Ackerman等人在2015年提出的, 将元认知框架引用到推理及问题解决中 。
元推理监测是元推理的核心成分 ,影响着人们如何分配认知资源、控制后面的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学习最为关键的过程。
目前关于媒介对推理的影响还存在很多空白,关于媒介如何影响推理过程,对不同类型的推理任务是否会有不同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究。
而在元推理这一新兴领域, 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任务本身固有线索包括知觉流畅性、难度、任务类型 ,很少考虑媒介这一外部线索对元推理监测的影响。
并且在现实意义上, 因COVID-19的流行的催化作用,在线教育在学生及教师群体中渗透率迅速提升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了解媒介效应的潜在机制。
并探索弥合或减弱这一劣势的策略方法,以尽量减少屏幕环境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媒介对推理成绩的影响
研究通过实验发现 与纸笔解题相比,屏幕环境下解题成绩出现一定程度的劣势。 实验1探究了媒介在有无时间压力下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成绩的影响。
我们发现对于有认知冲突具有误导性的题目, 在时间压力下的推理成绩出现屏幕劣势,无时间压力下两种媒介解题成绩无显著差异。
时间框架主效应显著,在时间压力下解题正确率低于在宽松时间框架下,与一系列推理相关的研究一致。
但是, 时间压力的负面效应仅对屏幕明显,而纸质组则与无时间压力下无显著差异。
重要的是,在时间压力下,纸质组甚至有更高的解题效率。这些发现表明,在具有一定难度和误导性的问题中,在屏幕环境下解题会表现出认知努力调节不足。
根据浅层加工假说, 人们日常与电子产品的交互方式,使用习惯导致在电子屏幕上默认进行较浅的认知加工方式。
因此在时间压力下,进一步合理化了这种浅层加工方式导致没有及时调整解题策略, 投入更多的认知努力,而是目标妥协。
但是,研究并没有发现Sidi等人2017年实验1中所发现的 无时间压力下,屏幕上解题的成绩和效率方面的优越性。
但无冲突问题中,两种媒介解题均不受时间压力影响,并且 解题效率较无时间压力均有所提高。
在无时间压力下解题成绩出现屏幕劣势,对于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在无时间压力下冲突的存在是一种触发深度加工的方式。
实验2采用双反应范式,直接比较了两种媒介环境下解题的2型加工的参与度,结果发现在屏幕媒介显著低于纸质媒介。
也说明了 在纸笔解题时,人们愿意投入更多的认知努力。
考虑到进行元认知判断可能会影响推理成绩,研究在实验1单独考虑了媒介对推理成绩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2的 重新思考时间是不限的 ,这与实验1的无时间压力条件相同。
但结果发现,与实验1仅在无冲突问题存在屏幕劣势不同, 冲突型问题和无冲突问题均存在屏幕劣势。 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元认知判断的加入。
因此研究也对实验1无时间压力下的成绩和实验2的最终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是否进行元认知判断为被试间变量,媒介和题目类型为被试内变量进行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 媒介和是否进行元认知判断交互作用显著。
进行元推理判断提高了纸质媒介的推理成绩,但屏幕媒介下推理成绩显著低于无元推理判断。
但 两实验范式不同比较结果需要谨慎对待。
未来研究可以采用相同的实验范式, 系统探究进行元推理判断是否会影响不同媒介下推理过程及成绩。
实验3中采用的开放式问题的测试方式,消除了误导选项并为被试提供了草稿纸鼓励深度加工,结果发现尽管2型加工的参与度相同,最终成绩仍然出现屏幕劣势。
对此现象的解释可以考虑, 对题目的注意力和理解也是影响推理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
Pablo Delgado和Ladislao Salmerón探究了阅读媒介和时间框架对注意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屏幕上阅读会导致阅读不专心,出现更多的心智游离。
并且Pablo Delgado和Ladislao Salmerón认为, 这种不专注的阅读至少一定程度上地导致了浅层的阅读和较低的理解力。
认知冲突型推理问题中的错误并非完全是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 因为人们没有注意到问题中的关键前提,也就是启发式直觉与推理规则的认知冲突。
以上研究可以与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纸质媒介可以使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在问题的关键信息上,从而减少了被误导的可能性,正确率更高。
而屏幕环境下,可能 因为始终未能识别题目陷阱而做了较多的无用功。
并且在研究中,实验后对被试进行了访谈,对于纸质的偏好原因 很大一部分同学反应在纸质解题时能够更快速的进入状态,不容易走神。
而在屏幕上读题会出现读了一遍题但是反应不出答案,仅仅是读了题。
对于视觉疲劳程度,尽管三个实验均显示在统计学上,屏幕推理的疲劳程度高于纸质推理,但在访谈中被试普遍都反馈两种媒介解题都没有觉得疲劳,也并没有感觉到明显差异。
未来研究 可以对注意力在媒介影响推理决策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媒介对元推理监测的影响
研究实验2和实验3分别探究了在不同测试方式中, 媒介对元推理监测的影响。实验2结果发现在屏幕环境下,人们的元认知监测更加不准确。
具体表现为: 在屏幕环境下进行推理任务,监测1型加工过程的正确感判断敏感度降低 ,并没有意识到在解答冲突型问题时直觉性答案不可靠。
进而影响分析型加工的参与度,成绩出现屏幕劣势。
冲突型问题中, 屏幕环境下FOR显著高于纸质环境下,而实际R1正确率并无显著差异。
而对最终答案的信心判断上,与以往阅读领域研究一致,当被试在计算机上完成任务时相对于纸质材料,绝对准确性较差,出现更大程度的过度自信。
元认知监测与认知加工深度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
一方面元认知监测的可靠性与认知努力投入有关,另一方面,元认知监测会影响后续的认知资源分配学习策略的选择。
有研究者认为, 时间压力下认知表现出现普遍屏幕劣势 是因为,时间管理至关重要时, 元认知监测准确性及自我监控过程的影响变得更加重要。
过度自信往往会导致认知努力调节不足。
实验3采用了元认知监测更准确的开放式测试方式,在元推理监测上未出现屏幕劣势。
但在最终成绩上屏幕媒介依旧低于纸质媒介。
所以, 在屏幕环境下元认知监测的不准确一定程度上是成绩出现屏幕劣势的原因 ,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在问卷调查中也发现,被试存在强烈的纸质偏好,以及固有信念认为自己在纸质环境推理的成绩会更好。
这些因素均可能影响媒介的效用, 未来提高屏幕媒介推理的成绩也需要从更多方面考虑。
以上研究结果提醒我们,在考试中相较于传统的纸笔环境中,在屏幕媒介解题,可能表现出对题目陷阱的不敏感, 尤其是在选项中存在误导选项。
而 在日常学习中,过度自信则可能导致过早的终止学习 。在决策中,对自己的直觉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低估风险,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上一篇 : 世界新消息丨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在天津成立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