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好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青年的温度如实报告党,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青年。”共青团十九大召开期间,团十九大代表、团重庆市委书记廖传锦一直在认真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致词精神,尤其对这句饱含信任和重托的话感动不已。
近年来,重庆共青团将帮扶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放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田斌是一名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的学生,今年从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毕业。最近,在团干部结对帮扶引导下,他通过“双城青才招聘会”顺利签约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走上了矢志在制造业大显身手的第一步。
(资料图)
这是重庆共青团实施的“团团‘就在山城’帮扶计划”帮助的学生之一。团十八大以来,重庆共青团着力关注在一般院校就读的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毕业一年内未就业的大学生,实施每名团干部一对一、一对多就业帮扶机制,累计帮助两万余名大学生就业。
帮扶并非单纯依靠团干部的个人人脉和精力,体制机制的创新是该项工作能够持续下去的保障。廖传锦表示,团重庆市委除了打造面向学子的帮扶策略,同时着眼提升团干部帮扶能力,组织305名高校团干部参加职业指导能力提升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这只是重庆共青团团属校外教育的一个侧面,更多的工作指向广大的青少年群体。
早在2000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成立重庆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市校外联”),成员单位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团市委等21个市级部门(单位)。主席由团市委书记担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团市委。
重庆市构建起“两个市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少年宫、市儿童活动中心)+46个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100个社区微型少年宫”的校外教育阵地矩阵,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并制定市校外活动场所资金管理办法、市校外联办公室内控管理制度、社区微型少年宫管理制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保障,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4亿元。
重庆校外教育阵地坚守为党育人的共青团属性,始终高扬理想信念旗帜,广泛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举办国防军事、科技创新、书画文艺等特色育人项目,常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科技体育等兴趣课程60余门,年均服务青少年260余万人次。面向学校开展校外教育项目170个,建立了常态化“送活动、送培训进校园”的合作机制。
围绕校外少先队“怎么建、怎么干、怎么好”,重庆共青团突出实践育人,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争取市校外联每年90万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团属青少年宫进行阵地建设和实践活动,联合宣传、教育、文物、科协等7个部门建设命名330个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试点对基地“评星定级”动态管理机制,例如:通过跟踪阵地吸纳少先队的使用率、活跃度等指标数据,每年组织创建和复核工作,每年考评合格后给予升星定级,直至五星;考评不合格的给予一年期整改,整改达标后重新从一星评定,未达标的予以摘牌。
近年,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重庆共青团依托校外教育阵地推出的“心·希望工程”已成为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保驾护航的品牌项目,深度推进心理健康“实践园”、成长陪伴“亲友团”、心灵疗愈“成长社”、亲子互动“心电图”、安全自护“防火墙”、政治参与“直通车”、涉案涉罪“回归路”等“七个一”工作项目,力争全链条广覆盖。
截至目前,重庆共青团打造心理实践阵地65个、组建心理和法律专业志愿者团队达877名、建设心灵疗愈社团覆盖中小学134所、组织亲子关系团体辅导450场、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服务青少年20万余人次、举办“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98场、帮扶未成年被害人及涉案涉罪未成年人397人次,努力构建心理疏导、安全自护、代言呼吁、预防犯罪、回归社会等多维度闭环式服务体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 : 什么是寒战(寒战的意思是什么?)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