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民企总营收增至11985.83亿元,百强入围门槛升至20.77亿元,科技创新50强净利润同比增54.65%……近日,武汉市工商联发布2023年“武汉民营企业100强”“武汉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和“武汉民营企业科技创新50强”名单。
(相关资料图)
武汉已连续9年发布“民企100强”榜单、连续6年发布“制造业50强”榜单。今年“民企100强”入围门槛(20.77亿元)相较首次发榜,9年翻了6倍;“制造业50强”入围门槛5年增长1.28倍;首次发布的“科技创新50强”营收额增幅则领先三项榜单。
不过,与同处GDP第二梯队的成都、杭州等地相比,武汉民营经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亟待改变“国企强、民企弱”的状况,构筑起热带雨林式的营商生态。
武汉科技民企成绩亮眼
2023年“武汉民营企业100强”显示,武汉民企100强入围门槛为20.77亿元,较上年20.30亿元,净增0.47亿元,增长2.32%。武汉民企100强营收总额合计为11985.83亿元,同比增长2.91%。卓尔控股、九州通两家企业2022年营收总额双双突破1400亿元,增长额均超180亿元,增幅超14%。
武汉百强民企中,第二产业入围企业61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制造业企业36家,继续保持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入围企业39家。民企100强营收总额的7成来自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传统产业,三大产业营收总额合计分别为3696.44亿元、2560.22亿元、2484.57亿元。
首次发布的“科技创新50强”榜单成绩亮眼:营收总额1065.50亿元,同比增长4.70%,增幅领先三项榜单,其中高新技术收入同比增长15.04%;税后净利润总额178.19亿元,同比增长64.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45.90亿元,同比增长43.45%;民企100强企业本体及其下属公司中,有120个高新技术企业,51个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2022年底,武汉约有15.8万家科技企业,有专利活动的企业逾1.8万家,孵化载体在孵企业1.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26万家,位列副省级城市第3位,其中95%以上为民营企业。境内上市的华康医疗、联特科技、长盈通、恒立钻具,首发过会的逸飞激光、达梦数据,境外上市的亿咖通科技等均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武汉市工商联称,武汉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对于巩固光电子信息这一核心产业,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网络、大健康等重点新兴产业,引领人工智能、新材料、空天等未来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贡献了民营经济的智慧和力量。但也应当看到,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在智能建造领域还难以与国有大型企业匹敌,在电磁能、量子科技、深地深海深空等未来产业尚缺乏深度融入。
中性原则优化营商环境
尽管武汉民营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升,但与同处GDP第二梯队的成都、杭州、南京相比,仍有差距。
“2022成都企业1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23128.94亿元,入围门槛为36.66亿元;上千亿的企业4户,上百亿的企业有48户。
2022年杭州民营企业排名榜则显示,百强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5455.13亿元,入围门槛为33.68亿元,有8家企业营收突破万亿元,41家企业入选“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0强”。
区域经济专家、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叶青表示,民营经济不发达,一直困扰着武汉。这与当地企业天平相对不平衡有关。在武汉,随处可见体量大、影响力大、占有资源多的国企和央企,其数量排名全国第二,央企和国企使得武汉在面对冲击时仍然可以有较大的韧性,但也对民营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挤出作用。
如何破局?叶青认为,民营企业要充分用好武汉丰富的科教与人才资源,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同时,武汉不仅要重视对外招商引资,也要重视本土企业的培育壮大,不能搞区别对待,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子”,应构筑热带雨林式的营商生态。
武汉大学中国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罗知建议,应按照市场竞争中性的标准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可以平等地进入市场,平等地使用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平等地竞争,平等地接受市场淘汰机制,平等地获得补贴,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平等地被执法等,激发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的活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上一篇 : 朱婷确认不参加亚运会和奥运资格赛
下一篇 : 最后一页